2023 英美機械熱流 PhD申請心得分享

Ching-Te Lin
10 min readMar 17, 2023
Final Decision: Caltech MCE

在留學版發完前兩篇的選校請益文,得到很多前輩的幫助,加上感覺到最近機械甚至熱流的錄取文相對較少,趁現在還沒完全忘記過程趕快發完這篇錄取文,希望能夠幫助到像我一樣對於是否真的要申請熱流博班而感到徬徨的人。文稍長,再麻煩大家多多指教了

【研究領域】

計算流體,流體控制

【申請結果】皆為PhD,沒有特別註明就是有funding,後面為收到正式信的日期

(Admission)
Imperial ME 1/12 (President's Scholarship)
Purdue AAE 1/19
USC ME 1/27
Cornell MAE 02/07
Cambridge Engineering (基本無獎 詳情請參閱底下雜記2.)02/22
Caltech MCE 02/28 (三面)
(Rejection)
Princeton MAE 02/08
MIT ME 02/16
UCSD MAE 03/11
John Hopskins ME (因為先收到Imperial錄取就決定先婉拒他們面試邀請)
UMich ME (一面+接受Caltech offer 後收到二面邀請,就先婉拒了)
UW MAE 03/18
(Pending)
Gatech AE (一面)
UIUC ME
UCLA MAE
(Decision)
Caltech MCE

【Background】

<Education>
NTU ME BS/MS
MS(2021–2023): 4.05/4.3 (到碩一下)
BS(2017–2021): 4.08/4.3 rank: 4%
<Honors>
書卷獎x1
領航盃無人機設機賽 卓越獎 (我也是靠隊友凱瑞拿的)
星隆獎學金
<Test Score>
TOEF: 102 (R27,L28,S22,W25) GRE: 325 (V156 / Q169 / AW 3.5)
<Experience>
Research Experience: RA in NTUME, 2021-Present
Teaching Experience: 高等熱力、工數、流力
Work Experience:
科盛Moldex3D暑期實習,2020
台大賽車隊, 2018–2020
<Publication>
1作 Journal of Fluid Mechanics(under review)
<推薦信>
碩班指導老師+擔任助教的老師+在台大賽車隊的指導老師

【念PhD的原因】

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受到大三加入的實驗室影響,接觸到流體控制相關的研究題目,跟一些計算流力的東西,加上本身對於力學的喜愛,算是被流體相對多變的響應吸引,就決定如果有機會就想要往研究的方向試試看。

而至於為什麼沒有大學畢業就申請,一方面是當時疫情狀況有點迷,一方面是自己還不是這麼確定自己真的能不能做研究,所以想說給自己兩年碩班的時間藉由衝發表的數量來確認一下,最起碼如果想要換跑道,之後有個碩班學歷在業界也不會那麼弱勢。

【選校】

我選校的依據一方面是看教授的研究方向是不是我會有興趣的,最後鎖定的學校都至少有1–2個教授是我認為我可以在SoP寫出來的,另一方面就是單純看學校的名氣,基本上以US News TOP 30為目標。

最後是地區的選擇,因為流力的研究在英國其實也算是有很多強校,因此我認為語言至少相通,沒有理由排斥,因此就將英國學校也納入考慮。但需要注意的是,英國學校都需要先找好教授,多數需要有初步跟教授有一些研究計畫的概念,像是Imperial 就要寫兩頁的Research Proposal,劍橋甚至要寫到4–6頁,所以多少還是需要一些時間跟老師討論好,建議可以提早開始找才可以跟老師討論。

而到最後選擇學校的看法,我最後是Imperial, Caltech, Cambridge在選,雖然選擇PhD的方法其實應該是蠻個人的,但我還是列出我在考慮的優缺點,供參考。

Imperial:
優:
1. 因為獲得他們的校方獎學金導致我可以相對自由選擇研究題目,
錄取後跟老師聊天的結果感覺也是蠻樂觀的,感覺可以跟一些歐陸的老師有所合作,算是保證題目一定會是我自己喜歡的。
2. 理論上讀三年可以畢業
3. 個人對於倫敦生活的期待(x 幻想(o
缺:
1. 不會強制修課,可能相對不扎實,或是自己要很主動修課
2. 雖然算是全獎,但錢相對較少(22900 GBP/year,但不用繳稅)
Caltech:
優:
1. 校名在熱流領域太香了>//<
2. 有現在正在作的領域的大老(雖然年紀偏大?,跟著一起做研究感覺會對自己有很大的幫助
3. 全獎給最多的
缺:
1. 題目相對比較不彈性,需要配合老師
2. 要讀至少五年
Cambridge:
優:
1. 校名也是真的香><
2. 只需要讀三年
缺:
1. 獎學金十分複雜,三月發完offer還不會公布獎學金,
照往年得知的訊息是可能會來自他們的college,比較有可能的是我要嘛要用教育部的百大獎學金
要嘛就要用公費跟老師的funding組合成複雜的stipend來源

單看上面的優缺點,可以發現英國學校最吸引我的一點就是修業年限比較短,看起來對於在台灣讀完碩士才去讀博的人比較有利,可以拼在30歲前完成博士後,特別是Imperial 看起來可以去做我自己設計的題目(當然也不能排除可能會跟原本實驗室連結較少或許都很多都要靠自己)。但最後說服我自己去Caltech最有力的理由,比較像是用相對較長的時間在那裏好好練功,看看能不能將自己的研究能力更上一層樓, 加上那裏又有蠻多我長期關注的學者,就算題目相對不彈性,我覺得也值得去試試看。

【套辭】

我可以理解到這一塊,有些人會認為因為大多都是委員會制,那寄給個別教授的影響力應該不夠大。但就我詢問到的資訊(台大老師以及在美國擔任教職的學長),至少在熱流領域是需要的,當然我也無法百分之百確定這個資訊一定無誤,如果有誤,麻煩指教。

在套辭信上,我認為是需要先找到跟老師的連結,可能從他近期的研究上開始看,然後在信件中濃縮成一兩句至少表達出這不是一封單純的罐頭信,同時附上CV跟成績單,這樣獲得回信的機會就高很多。

另外在申請前,有套辭信也蠻有機會約到套辭面試的,我個人是有獲得兩位教授(UCLA & USC)教授的邀請。雖然這階段通常不能保證甚麼,但至少跟教授直接面談可以直接知道他們最新的研究進度跟收人情況,能夠更了解它們在做甚麼,會對選校更有幫助,當作建立connection也沒有不好。

【時間表】

2022/04/02 GRE一戰
2022/06/25 TOEFL一戰
2022/07 開始找教授寫推薦信
2022/08–10 陸續寫套辭信
2022/09 完成SoP初稿
2022/10月底 完成Imperial 申請
2022/12月 完成全部學校申請
2023/01- 等結果+面試(收到的時間請參考最上面的programm)

【SoP/PS/Research Proposal】

SoP: 850 字 統一段+150字 客制段

第一段:直接開門見山帶出想要申請的program加上有興趣的主題,然後加上一句話簡短的描述想要在這個主題做到的事

註: 有些人會說可以先用講故事帶出第一段,我是也有試著寫一個版本,但給大部分人看過後都覺得除非這一段可以寫得很感人,還是用開門見山比較清楚。比較感性的故事我是留在PS 寫。

第二段:台大車隊的經歷帶出因為在做有限元素法的過程點燃對數值模擬的興趣

第三段:因為模擬的興趣,加入現在的計算流體實驗室,然後用在大學部的專題在Reduced-order modeling的研究,間接開始接觸到flow control的部分

第四段:點出碩班最主要的flow control的研究,然後順便帶出正在被review的那篇JFM的文章

第五段:因為研究是flow control,因此在大四以後除了熱流的課程,也額外多修控制組的研究所課程,以此具備跨領域的能力,希望能夠展現對於研究的上進心。

第六段:客製化段,基本上選1–2個教授,除了先點出有興趣的主題,也可以試著提出一些想法,像是加入之後可能可以用xx方法達到xx目標之類的。

第七段:總結

小結:在講述過去經歷的時候,我是努力做到以下三點:

  1. 遇到什麼問題想解決 或是想要達成什麼事情
  2. 怎麼解決,得到什麼結果(最好是個正向的結果)
  3. (最重要的) 這段經歷為什麼會想讓你讀博班

PS (personal statement)

首先在我的理解上這個詞在美國跟英國有點差異

美國:比較偏向個人故事的闡述,可能會出現的面向有闡述自己多“多樣”,或是比較個人的故事導致想要讀博班或是做這樣的研究

英國(Imperial):因為沒有SoP的制度,PS就需要有SoP的功能。加上要先找好教授,所以除了第一頁很像美式的SoP,第二頁就要開始寫已經聯絡好的教授討論好的研究主題,所以就要有個基本的簡介、研究方法等等的。因為是要跟教授討論好,所以整篇PS事實上交出去前理論上就要跟教授來回數次修改,建議真的要提早。

Research Proposal:

這一項是最特別的,我只有遇到劍橋需要。

小故事:在十月跟那邊教授小聊一下(大概是一個半小時的流力解題轟炸XDD),得知需要寫個至少六頁的研究計畫,就一直拖到截止前一個禮拜都要放棄,甚至還寄信給教授說明我大概寫不出來後,後來被很快回信說可以試試看短頁數應該也可以之後,覺得再拒絕就有點過分了,最後努力在一個週末把四頁報告打出來,然後再花兩天跟劍橋的教授修改,真的非常感謝他

第一頁:簡介研究,就像一般科技部計畫,需要做好文獻回顧(x 衝一下字數(o

第二頁-3.5:研究方法

3.5–4: 未來展望跟參考文獻

【其他可以分享的事】

  1. Imperial 有個主要的獎學金President’s scholarship,可以給外國人,一年算是蠻優渥的,而且之後寫在CV上也比較好聽。他一年有3個round,分別是11月初, 1月初, 3月初。越早申請越好。相對結果也是會比較早出來,是建議如果要同時選英美學校,英國這邊可能要放很想去的學校,因為到截止日前美國那邊可能都還沒收到rej,那就會很天人交戰(雖然最後我還是遇到了,可以參考第五點XDD)
  2. 劍橋的兩大困難點在於,第一他的托福口說門檻要求要25或是需要通過他們的認證才可以入學,第二是獎學金制度的複雜性,在收到ad之後並不會確定有獎還要等到3,4月才會公布。根據詢問那邊學長的看法是校方獎學金相對難,可以先當作沒有,大多還是要靠百大過去。根據我詢問那邊教授的看法是,一樣很難單靠校方獎學金給到國際學生全額,但是如果你有其他資源(像是我有公費資格),他可以另外找funding補齊,但我後來這條路沒有走到最後,情報只能提供到這裡了。
  3. 另外劍橋跟牛津一樣都有college的制度,會額外有獎學金跟提供住宿,因為是他們獨有的制度很難跟其他學校類比,硬要講我覺得有點像是互助會之類的組織,然後這個是在申請的時候就要勾選,所以可以先研究清楚要去哪一個college會比較好選。
  4. 有面試不一定好,沒有也不一定沒戲:這個我覺得蠻看學校的,像是cornell完全沒有面試,申請前的套詞也沒回就直接發offer,而Princeton, Gatech, UMich面完要嘛無聲卡要嘛拒絕,所以有沒有面試都是好壞參半,知道這些或許可以更平常心一點。
  5. 如果收到A校的ad但還沒在等B校的ad: 我認為還是可以委婉地寫信給B校,大概說明因為某一天會是回覆A校的死線,如果超過這一天可能就沒辦法了。我覺得他們都算可以理解。

非常感謝在發前兩篇文章的時候留學版各位的鼓勵跟站內信的協助,如果有同樣今年錄取Caltech的同學或是學長,也可以認親一下,感覺入學前還有一堆事情需要搞定。

文章篇長,非常感謝大家看到這裡,如果有我漏掉的問題,可以來信提出來,我盡我所能回答

chingte.007@gmail.com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