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報
-- 天氣
【地方志/趣】滄桑百歲如潮變 海角星然夜九龍——尖沙咀的地名故事

【地方志/趣】滄桑百歲如潮變 海角星然夜九龍——尖沙咀的地名故事

責任編輯:朱劍明 2024-04-08 17:04:33原創 來源:香港商報網

 香港地方志中心《香港志》—《地名部類及附錄部類》責任編輯 蔡兆浚

 大家平常都可能會有這樣的困惑:尖沙咀有時寫作「嘴」,有時又寫作「咀」,到底哪一個才是正字?

 從字義而言,根據《康熙字典》,「嘴」的本字作「觜」,《說文解字》稱:「觜,鴟舊頭上角觜也」,「鴟舊」即「鴟鵂」,按段《注》云 :「角觜,萑下雲毛角是也。毛角,頭上毛有似角者也。」即貓頭鷹頭上長得像角的毛。至唐、宋時,「觜」又衍生出鳥嘴的意思,日本平安時代昌泰年間(約在唐代末年)的《新撰字鏡》曰:「觜,之髓反。喙也,鳥口也。」宋代《廣韻》曰:「觜,喙也」,後來也用以表示形狀突出的部分,切合尖沙咀尖角狀伸入海港的地形。

QQ图片20240408170616.png

 《康熙字典》載曰:「【集韻】祖委切,音㭰。本作觜。與𠲿𠾋同。詳𠲿字註。」

 《說文解字》曰:「觜,鴟舊頭上角觜也。」段《注》曰:「角觜,萑下雲毛角是也。毛角,頭上毛有似角者也。」

 至於「咀」字,據《說文解字》,「咀,含味也」,有嚼食、況味之意。唐代韓愈的〈進學解〉就有:「沉浸醲郁,含英咀華,作為文章。」之句。故「咀」字實為通假字,尖沙咀的本字應為「嘴」而非「咀」。「嘴」與「咀」音同義近,都與口部有關,而「咀」字筆畫較少,因此在香港,地名的「嘴」往往會俗寫為「咀」,如尖沙咀、大角咀、石塘咀等。

QQ截图20240408170658.jpg

QQ截图20240408170734.jpg

 《說文解字》曰:「咀,含味也。」

 九龍之角 地名由來

 尖沙咀古稱「尖沙嘴」,別稱「九龍角」,兩種名稱都是因地勢所得。九龍半島地形似三角,南端的尖沙咀呈尖角狀伸入海港。一説尖沙嘴之名來自疍民,以該地沙灘尖長如嘴,故名。而九龍角即得名於尖沙咀地形有如九龍的尖角。

QQ图片20240408170817.png

 尖沙咀位於九龍半端南端,呈尖角狀伸入海港。(圖為1845年的The Ordnance Map of Hong Kong)

 考查文獻記載,尖沙嘴遠較尖沙咀出現得早。早在明萬曆二十三年(1595)《粵大記》所附之〈廣東沿海圖〉,已標有「尖沙嘴」之名。清嘉慶二十四年(1819)《新安縣志》記載的「尖沙頭」村,即位於今日的尖沙咀。在清代文獻中,不論是清代大臣林則徐、琦善、奕山、耆英等的奏摺、中英雙方交涉的文書等官方文件,或是魏源《海國圖志》、梁廷楠《夷氛聞記》等私人著述,基本都將當時的尖沙咀稱作「尖沙嘴」,部分奏摺則作「尖沙觜」。英國佔領香港島後的一段長時間裏,港府仍沿用「尖沙嘴」之名。直至1940年,港府「以咀代嘴」,自此「尖沙咀」逐漸取代「尖沙嘴」,成為官方地名。

QQ图片20240408170855.png

 《粵大記》卷三二〈政事類〉所附〈廣東沿海圖〉載有「尖沙嘴」一名。

QQ图片20240408170925.png

 1940年的港府憲報首次將「尖沙」載為「尖沙咀」。

 九龍海戰、官涌之戰:鴉片戰爭的先聲

 英國佔領香港前,尖沙咀人少地偏,遠離清軍駐地,加上風平浪靜,有糧水供應,一直是英國商船的停泊點。清道光十九年(1839年),欽差大臣林則徐於虎門銷煙後,數十艘英國商船、躉船移泊尖沙咀海面。7月7日,英國水手在尖沙咀村醉酒生事,打死村民林維喜。義律在尖沙咀海面的英船上設立臨時法庭審案,對肇事水手從輕發落。林則徐要求英方將兇手交由中方治罪,為義律所拒。林則徐遂嚴令停止貿易,斷絕接濟,並將英人驅逐出境。

 9月4日,大鵬營參將賴恩爵率師船三艘在距離尖沙咀20餘里的九龍山口岸巡邏,遇到義律率領五艘英船,要求購買食物,期間突然向清軍開火,清軍開炮還擊,雙方激戰五個時辰,英方敗退至尖沙咀海面,是為九龍海戰。林則徐又在尖沙咀以北的小山丘官涌「固壘深溝,相機剿辦」。11月3日,英船多次炮轟官涌營盤,並派兵登陸「乘潮撲浪」,「搶上山崗」。由於守備嚴密,清軍與英兵「旬日之內,大小接仗六次,俱係全勝」,最終擊退英兵,是為官涌之戰。兩戰為鴉片戰爭的先聲,亦使尖沙咀一夜間踏上了中國歷史的舞台。

 為防英軍捲土重來,林則徐考察香港地形後,撰寫奏摺《請改大鵬營制而重海防摺》、《尖沙嘴官涌添建炮台摺》,指出:「尖沙嘴一帶,東北背負岡陵,西則有急水門、雞踏門,東則有鯉魚門、佛堂門,而大嶼巨島又即在其西南,四面環山,藏風聚氣,波恬浪靜,水勢寬深,英夷船隻久欲倚為巢穴。」建議增撥兵力,將大鵬營改為協,並在尖沙咀和官涌分別興建懲膺炮台和臨衝炮台,「共配鐵砲五十六位,分派大鵬左右兩營防守」。惟在鴉片戰爭談判期間,義律要求清廷將尖沙咀的炮台軍士撤走,琦善屈從,兩炮台遂為英軍佔領拆毀。1860年,清廷再敗於英法聯軍之役,簽訂中英《北京條約》,尖沙咀落入英人之手。

 此後,尖沙咀在香港以至中國的近代歷史中仍然扮演重要角色,1898年天星小輪啟航、1911年九廣鐵路通車,使尖沙咀成為了港九、粵港的交通樞紐,帶動維港兩岸的發展與變遷。曾經,尖沙咀以九廣鐵路聯繫粵港的經濟命脈,今日,鄰近的西九龍更是高鐵在香港的起點,透過龐大的鐵路網絡,實現了香港與內地廣大腹地的互聯互通。而西九文化區的落成,更有望成為附近一帶的嶄新文化地標,與尖沙咀的商業、旅遊區產生更大的協同效應。下次,當讀者漫步在熙來攘往的海濱、穿梭於櫛比鱗次的商廈時,不妨細味一下尖沙咀的歷史故事,感受香港百年發展的歷史韻味。

 《尖沙嘴懷古》

 昨夜渡輪窮目遠 尖沙燈岸照爐峰

 滄桑百歲如潮變 海角星然夜九龍

責任編輯:朱劍明 【地方志/趣】滄桑百歲如潮變 海角星然夜九龍——尖沙咀的地名故事
香港商報PDF
股市

友情鏈接

承印人、出版人:香港商報有限公司 地址:香港九龍觀塘道332號香港商報大廈 香港商報有限公司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複製或轉載。 Copyright © All Rights Reserved
聯絡我們

電話:(香港)852-2564 0768

(深圳)86-755-83518792 83518734 83518291

地址:香港九龍觀塘道332號香港商報大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