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島核廢水排海爭議 一切視乎是否信任日本

大家近日可能看過文首圖片,《讀賣新聞》6月底報導福島核廢水排海問題時刊登過,中文網絡世界有人轉載,然後有人說「中國自己排放更多核廢水,卻在指罵日本」。

這張圖片來自日本政府和東電(TEPCO)的文宣資料,應該去年已開始發放,圖中的中文譯本是日本政府自行翻譯,至少日本駐香港總領事館今年年初已把這份中譯資料上載網站。

趁國際原子能組織(IAEA)總幹事格羅西(Raphael Grossi)週二剛把核廢水處理評估報告交給首相岸田文雄,日本應該快將公布開始排水的時間,這裏整理一下:究竟把核廢水排出大海,是否安全?

詳細資料下面再以Q&A整理,TLDR的話,是說結論:

A、核廢水排海是否零風險?

不可能。無論經過多少處理,這些水含有的輻射物質較正常高,這是不爭的事實,不可能當它是正常自然水看待。

B、那麼,是否很危險,危險到大家不要再吃日本海鮮?

應該不會。這個說法太誇張,至少根據日本政府和東電推銷的方案,這個處理方法確實很安全,輻射物質應該微不足道到跟一般水無異。我個人而言,除非有證據顯示日本和東電沒有執行他們承諾的方案,否則我會繼續食用日本海產。

C、所以,日本把核廢水倒入太平洋是否安全,一切視乎你是否信任日本和東電未來30年會一直嚴格執行他們推銷的方案,沒有出錯

下面是Q&A。

Q1:現在出現什麼問題?日本為何要傾倒核廢水?

福島第一核電廠在2011年「3.11大地震」後,東電這12年來一直要向被海嘯破壞的核燃料棒注水,冷卻燃料棒,這些水會染有大量輻射物質。

另外,會有雨水和地下水流過核電廠,流過後也會成為核污水。

過去12年,核電廠每天增加90噸污水,這些污水放在大型儲水罐。目前累積134萬噸污水,興建了1000個水罐,這些水罐最多可容納137萬噸水,預計最遲明年年中會用盡儲存量,所以日本急於要在今年開始排水。

東電可以繼續新建水罐,容納新增的污水,但這要更多土地。東電和日本政府的終極目標是「廢爐」,正式關閉核反應堆,如果核電廠相關設施用地反而擴大,跟「廢爐」的目標背道而馳。

日本政府不想再興建水罐的另一個原因是地震風險。如果再有地震或海嘯,令水罐破裂,污水將失控流入大海,所以日本認為盡快排海的核風險較長期把污水留在陸上更低。

Q2:日本計劃如何廢水排海?

廢水排海會經過4個步驟:處理-->測量-->稀釋-->排海

首先,東電以Advanced Liquid Processing System處理污水,這個系統簡稱ALPS,日本政府的文宣中譯為「多核種除去設備」,理論上可把水內絕大部份放射性物質移除。

東電承認,經過一輪ALPS處理後,仍有70%的水是帶有超標放射性物質的污水,需要進行第二輪ALPS。同一罐的污水需要經過多次ALPS處理,才能把輻射物質降至目標的遠低於危險標準水平。

之後,東電會測量處理後的水。如果不達標,便再處理,如果達標,就不再是「污水」,只是「廢水」,或是日本政府稱為的「處理水」。

確定污水變成「處理水」後,東電再以100倍的海水混入,令這些水的輻射物質稀釋。

最後的程序是排海,並希望這些放射性物質已很少的水注入汪洋後,進一步稀釋至更少,而且分開排放,把影響盡量減至最低。

Q3:這次爭議的焦點——氚——是什麼?

福島水排海問題其中一個焦點是輻射物質氚(Tritium),因為日本承認,「處理水」無論如何處理和稀釋,都不能徹底移除氚。

氚是氫的其中一種同位素,符號3H,很少在自然世界出現。

Q4:核電廠排出「氚水」是常見的嗎?

是。氚跟水的其他粒子吸引力太強,未有技術能把氚移除,所以冷卻反應堆的污水在處理後一定仍含有氚,很多核電廠都要排出氚水,特別是鄰近大海或河流的核電廠。

所以有文首日本政府的圖片。

這裏補充2項資料。

根據美國核能監管機構的2003年資料,沸水式反應堆一年排出1兆Bq的氚,壓水反應堆平均一年排出27兆Bq的氚,而日本表示福島的核廢水會每年釋出22兆Bq。

另外,香港人或者記得,之前曾有香港網媒(好像已經在國安法後倒閉了)稱,最接近香港的核電廠大亞灣每年排出225兆。這是根據中國生態環境部2017年的文件,暫時未找到更新的文件,但2017年文件中的225兆只是監管上限,即大亞灣最多可排放的氚水,實際上大亞灣通常只需要20%的限額,即一年45兆左右,是福島排海目標的2倍。

Q5:氚危險嗎?

日本和一些科學家認為排海方案不會破壞太平洋生態,主要原因是氚被視為最少危險的放射性物質。

輻射危險,因為人類曝露在過高的輻射中,就算不呼吸吸入,這些物質都可以穿透皮膚而進入人體。氚是不能穿越皮膚的。

不過,這一點在目前討論中不重要,因為大家最關心輻射物質積聚在魚的體內,我們吃了這些魚會攝取輻射物質。

如果從透過食物鏈而吸取輻射物質的角度來看,氚也確實是危險較少的一批放射性物質。一些輻射物質在攝取很難排出體外,但氚的生物半衰期在14天以內,攝入後最多一個月內便可透過小便排出,除非一次過吸取大量氚,或真的每天都在吸入體內,否則氚很難在人體積聚。

Q6:反對/質疑排海方案的人擔心什麼?

主要有2個憂慮,但歸根究底都涉及你是否信任東電和日本政府。

憂慮1:真的只移除剩氚嗎?日本表示,ALPS可移除其他全部放射性物質,例如較危險的碘-131、銫-137、鍶-90等,但也承認只是把它們降至「管制標準值以下」,不會移除至近乎沒有。

即是說,這些危險放射性物質在「處理水」的含量仍是微微高於正常,只是不會誇張到廢水一倒入海便立即偵測到水域有過量輻射物質而已。

而且,未來30年排海過程,期間會否出錯,把仍未完全移除這些物質的水倒入太平洋,視乎東電的工作態度是否嚴謹,以及日本監管機構把關是否OK。

憂慮2:這種核廢水排海是史無前例,一些科學家認為日本仍未披露足夠數據,證明方案可行。

很多核電廠都會排出氚水,但他們是正常運作,處理前的污水所含輻射物質遠低於福島核污水,就算不慎排出未完全處理好的污水,問題仍在可控範圍,但在福島的情況,一出錯,情況很易失控。

另外,一些科學家說,公開資料仍未足夠,為方案背書的IAEA和日本原子能研究開發機構都不是獨立機關,例如IAEA本質就是推廣核能,評估又是受日本政府委託,調查範圍由日本政府劃定。

Q7:有其他處理方法嗎?

有。

先說一些不太適用於福島情況的方法。可以把氚水長期放在陸上,透過廢水蒸發,把氚釋放到當地一帶的空氣,釋放量不會威脅當地居民健康,又或者乾脆長期放在儲水罐,即使不蒸發,水內的氚經過一段時間後也會自然消失。

這些方法是有人使用的,例如1979年發生核災難的美國三里島核電廠,善後方案便是廢水蒸發。

不過,這些方法不能適用於福島個案,因為福島核電廠的污水太多,很難透過蒸發而自然解決(更不要說什麼倒在陸上,這會令當地水浸),而放在儲水罐的話,則要放置85年才能令水內的氚消失。

環保團體和南太平洋島國主要建議「固體化方案」,把氚水跟水泥等物質混合,令含有氚的東西由液體變成固體,這些含氚固體不會像氚水般容易流動,東電可更易控制,而變成固體後可再慢慢處理氚。

這個應是最可行的替代方案,但日本政府之前回應時指出,把氚水固體化時釋出的熱,會令太多氚釋放到大氣層,另外變成固體後,用來儲存這些固體的空間較現時儲水罐還要多,又指出這些固體根據日本法例會被界定為核廢料,不能符合日本法律。

最後補充一點。

就算日本的排海方案完全安全,環保團體依然反對,因為不希望把核能正當化,把輻射物質排放大海便覺得核能不會產生核廢料問題。

環保團體和南太平洋島國也希望世界正視,不要再把海洋當作「垃圾場」。如果只是福島,或者一、兩間核電廠把廢水倒入大海,大海或者仍能承受,但陸續再把其他核廢料或其他「微不足倒份量的」有害物質倒入大海來處理,這些「微不足道」加起來總有一天會越過海洋能夠承受的臨界點。

Get more from 歐洲動態(國際)

1,340
Unlock 1,340 exclusive posts
Listen anywhere
Connect via private message

歐洲動態(國際)

creating 國際新聞綜述及分析

歐洲動態(國際)

creating 國際新聞綜述及分析